軟裝設計風格—古羅馬(一)
新聞類型: 行業動態
來 源: 禾月藝術設計
點 擊: 9588
日期: 2017-04-17
古羅馬的建筑藝術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繼承和發展。
繼承和發展
古羅馬的建筑不僅借助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,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,而且也將古希臘建筑藝術風格的和諧、完美、崇高的特點,在新的社會、文化背景下,從“神殿”轉入世俗,賦予這種風格以嶄新的美學趣味和相應的形式特點。
古羅馬建筑的基本原則應當是“須講求規例、配置、勻稱、均衡、合宜以及經濟”。這可以說是對古羅馬建筑特點及其藝術風格的一種理論總結。在這些特點中,顯然仍有著古希臘建筑的和諧、完美、崇高的風格內容,但是“合宜以及經濟”的杠桿,又顯然將古希臘建筑風格的“神”意,轉變為了世俗的人意。這一點,可以直接地從建筑類型、建筑外觀的設計方面看出。
古羅馬建筑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筑技術,繼承古希臘建筑成就,在建筑形制、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筑風格。
券柱式造型
古羅馬文化受古希臘文化的影響,在此基礎上又有所創新,裝修吸收了古埃及和東方波斯的藝術。
古羅馬建筑的重要特征是其建筑廣泛采用券拱技術。

券柱式造型是古羅馬人的創造,兩柱之間是一個券洞,形成一種券與柱大膽結合極富興味的裝飾性柱式,成為西方室內裝飾最鮮明的特征。
券柱式是貼在墻上的裝飾性柱式,并把券洞套在柱式的開間里,這一方面可增加對上部的支撐,同時又可美化墻面。并運用柱式與拱券相結合的方法,使建筑空間更加豐富。柱子及柱頭的造型式樣比,比希臘的柱身及柱頭更加豐富。
如羅馬式的愛奧尼克式和科林斯式,比希臘式在線腳與雕飾上更為豐富與細膩;因古羅馬的建筑比希臘的高大,柱子也就高大,另外,塔司干柱式用一組線腳代替陶立克式的一個線角,使其更有層次,更耐看。